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認識動物好朋友-木棉樹上的小精靈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天空、花、樹、戶外和大自然
自過年後一直都是處於低溫狀態,冷冷的天氣總是讓人提不起精神來。就在2/12號那天,氣溫開始回暖,當天下午館外的木棉樹上傳來鳥群們嘰嘰喳喳的聲音,藍藍的天空與橘紅色的木棉花是鳥兒們最佳的走秀舞台,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鳥兒們在樹上的身影吧!!

圖像裡可能有花、植物、天空、大自然和戶外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植物、樹、戶外和大自然
#綠繡眼
體長約 11cm。背面大致為黃綠色,白色眼圈甚明顯,眼先有一道黑色帶,前額稍黃。喉至上胸黃色,下胸及腹部污白色,脇部較灰。尾下覆羽黃色。虹膜紅褐色。喙黑色,腳鉛灰色

總是生活於人類聚落附近,會隨著人類開發而至山區道路旁的林緣,也會與小型山鳥混群活動,但不會進入完全的天然林內。對人類毫不畏懼,已演化成完全與人類共存。成群生活,鳥群規模約20至50隻,冬季的鳥群較大。一天當中鳥群的大小及組成份子經常改變,可知鳥群並無嚴密的組織,且個體在區域間有很高的流動性。休息時會互相理羽。夜間數隻一起依偎在樹上的細橫枝上睡覺。平時的鳴叫聲為清楚尖銳的單音「幾伊」,尾音略顫抖,在鳥群間經常性發出,尤其鳥群移動時鳴叫更急促明顯,有彼此互相引導方向的功能。在原地停留許久時,僅發出柔細小聲、略帶鼻音的「得低悠」近似三連音。(資料引用自臺灣生命大百科)

圖像裡可能有鳥、天空和戶外

#白尾八哥

體長約 22cm。雌雄鳥同型。全身大致黑灰色,頭部黑色,額叢冠羽短,集中於額前端,背部及腹部深灰色。翼有白斑,停棲時不明顯,飛行時醒目可見。尾黑色,末端及尾下覆羽白色。未成鳥的羽色略褐,額叢冠羽更短或不明顯。眼淡黃色,喙橙黃色,腳橙黃色。

響亮的複合音後接著數聲響亮的「丟丟丟」。經訓練後可模仿人語,被人類飼養為寵物。極為適應人類環境,毫不畏懼在人類周遭活動,經常活動於柏油路面、水泥地上。白天單獨、成對或成數隻的小群活動,地棲性明顯,,不覓食時則停棲在樹上、電線、公路及橋樑的護欄或建築物屋頂上休息。經常與其它同屬的八哥共域活動,與家八哥的生態棲位極近似。非繁殖期集體夜棲於大樹上,夜棲前先於黃昏聚集成大群,再集體前往夜棲處,夜棲集團於冬季最大,可達上百隻。(資料引用自臺灣生命大百科)

圖像裡可能有鳥、植物和戶外

#紅鳩
雄鳥的前額至頸及耳羽為柔和的灰色,後頸有一黑色寬頸輪。背、覆羽及三級飛羽為葡萄紅色,初級飛羽及其覆羽為黑褐色。背至尾上覆羽深藍灰色,中央尾羽與腰灰色,外側尾羽黑色,最外側3對的羽尖白色,其餘尾羽羽尖灰色。頦白色,轉至喉部淡粉紅色,胸及腹為葡萄紅至粉紅色。尾下覆羽白色,尾下白色外側羽基部黑色,翼下淡灰色,內覆羽白色,飛羽黑褐色。虹膜褐色到褐黑色,眼圈裸處灰色;喙黑色基部及蠟膜較灰;腳黑色。雌鳥的額部淡灰色,背面土褐色,與雄鳥一樣,後頸有一黑色寬頸輪,飛羽褐色更深,背及腰更灰色,頦及喉淡灰皮黃色,漸轉為胸及腹部為褐灰色,尾下覆羽白色,尾下如雄鳥黑色,翼下灰白色飛羽褐色。幼鳥的體色類似雌鳥,但是沒有黑色的頸輪,大部分的體羽及覆羽有淡皮黃色的羽緣,初級覆羽有寬的栗色羽尖。

為台灣最小型的鳩鴿科鳥類,會單獨、成對或小群活動,但也會結成數十隻的大群,經常成群停立在電線或樹枝上,或是在旱作地上。生性頗害羞,看到人接近時會快速飛離到相當遠的地方才停下,飛行時間歇振翅,路徑為快速的直線。為輕聲而沉悶且快速的「咕-嚕嚕嚕」聲,會連續數次。求偶展示時會發出一系列快速的「咕嚕」聲。(資料引用自臺灣生命大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