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3日 星期六

【河川里的不速之客-泰國鱧】


人們一開始不清楚外來入侵種會對本土物種的危害程度,就在還沒人搞清楚事情發生的因果關係時,他們就已經嚴重威脅到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間了。
本次介紹的外來入侵種「泰國鱧」(Channa striata)原產於中國南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南部、孟加拉國、斯里蘭卡、泰國和大部分東南亞國家。
台灣將其引入成為食用魚種之一,但隨後又因為牠們的土腥味過重而放棄。根據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台灣魚類資料庫表示:「台灣野外個體為水產養殖的逃逸個體,並非為原生的物種。本魚種目前在臺灣已廣泛分布於各地水域,並嚴重威脅原生鱧科魚種的生存。 」
泰國鱧生長快速,最大可長成1公尺長,其生性暴躁,且牙齒尖銳,不只對台灣原生生物造成嚴重的威脅,對下水戲水的民眾也會造成危險。
當外來入侵種破壞生態平衡,使生物多樣性急速被破壞時,便需要眾人同心協力維護台灣的生態環境。多參與外來入侵種移除活動,也是你我共同為台灣生態盡一份心力的好選擇喔!
延伸閱讀


2018年6月18日 星期一

【認識外來種與入侵種】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有清除外來種的活動,但其實並不是每個從外地來台灣的生物都需要清除。今天我們帶大家一起來釐清外來種(alien species)及外來入侵種(Alien invasive species)的意思。
「外來種」是指一物種,出現在原生的分布範圍或可以擴散範圍之外的地方,經由人為故意或意外引入之後,適應當地環境,而成為該地區的自然生態系中的一份子。但在外來的新物種當中有些較強勢,威脅當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便稱為「外來入侵種」。
從生態科學的角度看來,每一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自然生存環境,其在自然環境中競爭、繁殖、進化,與周圍的自然界及其他的野生生物構成了穩定和諧的生態平衡。
如果引進外來種或入侵外來種,平衡則不可避免地被打破。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對引進外來物種的損益問題進行研究。當牠與當地物種特別是當地的瀕臨絕種的物種產生激烈的競爭並剝奪當地物種生存和繁殖時,就構成了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一種毀滅性影響,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環境。
當自然環境遭受危害時,仰賴自然環境的產業也隨之受損。如福壽螺啃食對水稻、水芋、菱角、蓮花、茭白筍等水生農作物,對農作物所造成之損失及移除、防治成本恐難以估計。
為了避免或減輕外來入侵種對台灣原生環境及經濟的破壞,因此需要靠大家認識外來入侵種對台灣的危害,參與外來入侵種移除行動,ㄧ起守護我們的家鄉。


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農田裡的搗蛋鬼-環頸雉】


環頸雉,又名啼雞(台語)。海拔分布於0至600公尺,大多數的族群分布於花東縱谷平原,只要有廣大的草生地和次生林互相錯落、鑲嵌的地景,就可能做為環頸雉的棲地。
近年農地開發案和道路開發案嚴重影響著環頸雉的生存。適合環頸雉的棲地逐漸的減少、破碎化。不利於環頸雉的生存。所幸近年平地造林的基地,保存了多樣化的棲地類型,無論是人造林,或林下植被長起的長草叢,或是平地森林外圍的水稻田,都是環頸雉的最佳棲地,依循生態系管理的平地森林也成為環頸雉最好的生活區域。
而環頸雉喜好在農地裡覓食,除啄食雜草種子與昆蟲外,也常常啄食農民辛苦栽種的農作物或幼苗,雖然有部分的農友將牠視為對損害農產的害鳥,但同時也有一些農友以生態友善概念補償農損,來行銷實踐生態友善價值的農作物,為環頸雉與農民的收入找尋一條和平相處的路。

圖像裡可能有鳥、草、戶外和大自然